Home › 论坛 › 交通大學專版 › 《老交大的故事》 作者:黃昌勇;陳華新 › 回复至:《老交大的故事》 作者:黃昌勇;陳華新
校史雜憶 淩鴻勳(3/5)
盛氏創辦南洋公學時,係延請何嗣焜先生為第一任總理(英文譯稱Manager),美籍福開森先生(John C. Ferguson)任監院(英文譯作President)。依英文的譯名,監院的地位乃甚高,所有校舍的規劃、課程的安排、教師的延聘,除中文部分外,皆由監院主之。福開森先生不但於南洋極有關係,亦係清末民初對於中國政治外交文化等極有關係之人,筆者稍後當另有記述。
何嗣焜先生字梅生,江蘇常州人。同治初年以諸生從淮軍與太平天國軍轉戰蘇常間,其後曆官南北,敘三品銜,以知府用。光緒二十二年由盛宣懷奏調任南洋公學總理。光緒二十七年正月何氏在公學任內為兩江總督草擬有關新政計劃,“方擬案屬稿,擲筆遽逝”。是年十月,劉坤一與盛宣懷會奏清廷,請將何氏學行宣付史館立傳。其會奏文中有雲:“……光緒二十一年與臣坤一互相討論奏設南洋公學,以參佐擘劃,必須明體達用之才,經奏派該員兼充南洋公學總理(按光緒二十一年即有設立南洋公學之奏,可見翌年開始設校不為無據)。數年以來,公學之規模考查,鉤稽權衡,靡不中於事理。而公學之營造法式,教育章程,尤為該員心力之所專……。”可見何氏當年創校時締造經營,不遺餘力。
繼何氏任總理者為沈曾植氏。惟在沈以前,曾一度由張元濟氏攝任。聞之秦師景陽(汾,當時為預科生)。何梅生先生以腦充血逝世後,張元濟先生曾在公學發出通告說:“梅生先生總理公學有年,一朝遽逝,悲痛良深。經督辦麵囑敝人暫攝其事……。”張氏其時諒已在校任教,張字菊生,浙江海寧人,與唐前校長蔚芝同時考進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為章京,戊戌(光緒廿四年一八九八)政變,張氏竟因上疏言事革職,張氏在公學時間不到一年,其後久任商務印書館之事。盛宣懷氏於光緒二十七年奏派沈曾植氏繼任南洋公學總理。沈字子培,浙江嘉興人。光緒六年(一八八〇)進士,任職總理各國事務衙門。盛氏奏請派委奏折中稱其“……品學粹然,平日講求經濟,於各國公法條約閱曆甚深……”。沈氏亦為唐前校長之業師,唐師的自訂年譜中稱沈氏“博雅閎通,舉世殆無其匹”。沈氏在校時間亦不長,未幾奉外務部奏調回京,由盛宣懷氏於光緒廿八年九月又奏保翰林院編修汪鳳藻氏繼任總理。奏中稱:“素稔汪員學術宏正,兼貫中西,足為多土矜式……。擬請將其留於上海,總辦南洋公學事宜……。”又在同一奏折中附陳:“該學總提調一員有督率生徒稽察課程之責,甚關緊要。查有候選知府伍光建誌堅行卓,尤邃西學,堪以派充……。”汪氏任公學總理多久,未得其詳。其後有張美翊氏,字讓三,寧波人,似亦曾任總理。當筆者繼任南洋校長時,曾與之一麵。惟其在校年月不詳。此外尚有王清穆先生,字丹揆,崇明人。光緒十六年進士,與唐蔚師共事清廷,過從至密,似亦曾任公學總理。筆者任校長時曾偶然得其來信,且曾寄我玉照一幀,至今尚存。
查盛宣懷氏在上海擔任督辦鐵路大臣,係自光緒二十二年(一八九六)起至光緒三十二年(一九〇六),計約有十年之久。由光緒二十二年兼任南洋公學督辦,至光緒二十九年(一九〇三)清廷設立商部,將南洋公學改隸商部後,盛氏不再管理公學之事。後來的總理或監督人選當非盛氏之所奏保。
商部成立後,接管南洋公學,改名為商部高等實業學堂。所有初時之師範班特科譯書院等,早已停辦。商部聘請楊士琦氏為實業學堂監督。楊字杏城,安徽人,亦清末一新政人物。其時正在新成立之商部任右參議之職。複繼盛宣懷氏兼任招商及電報兩局總辦,留滬辦事。光緒三十二年(一九〇六)唐師蔚芝正任職農工商部左侍郎,署理尚書,以丁太夫人憂開缺。是年清廷設郵傳部,轄船電路郵四政,高等實業學堂亦改隸郵傳部。翌年(光緒三十三年一九〇七),郵傳部尚書陳璧奏派唐師為上海高等實業學堂監督。十月唐監督到滬任職。其自訂年譜有雲:“……前任監督久不到校,頗形廢弛,爰力加整頓……。”所謂前任監督是否即楊士琦,抑楊後唐前另有一監督,則尚待查考。計自光緒二十二年建校至三十三年的十一二年間,此校總理或監督已六七次易人。唐監督蒞任以後,始專任其事,遷住校中,一直連任十有三年之久,為交通大學有史以來任職最久之一位監督及校長。校中基礎才告穩定,而進入發展的時期。
南洋早期的師生
南洋開辦之初,先設師範班與小學,招收師範生二十名,使之半教半讀,其中不乏中年飽學之士。以筆者所憶,則吳稚暉、鈕永建、章太炎諸元老皆為當時之師範生或預科之教員。中國國民黨史編纂會所出版之《吳敬恒先生傳記》說:稚老於戊戌年到南洋公學任學長,月薪四十兩。先生提倡群智會,行學生在教堂輪講製,學生中有章宗祥、胡敦複、曾鎔甫、李福基等。稚老自後時參加南洋同學會之集會。鈕惕老則曾任南洋體操教員。此外十幾名的師範生中尚有不少知名之士,揆其年當在九十至百歲左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