标签: 交通大學
-
作者帖子
-
-
26 12 月, 2022 22:38 - Views: 132 #26878ChiaoTung管理员
[编者按]2016年4月8日,上海交通大学即将迎来一百二十岁华诞。从南洋公学到上海交通大学,交通大学建校至今始终以振兴中华、造福人类为己任,在跨越三个世纪的风雨历程中谱就了薪火传承、思源致远的历史篇章,也汇成学校文化和精神的宝贵财富,见证了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从涓涓细流汇成滔滔大江的历史印迹。值此欣逢校庆之际,特推出“120周年,交大曾经走过”“交大印迹”专栏,彰往考来,发扬踔厉,崇树风徽。
因历史渊源沿用“交通大学”并同属交大大家庭的共有五所:上海交大、西安交大、西南交大、北京交大和台湾新竹交大。五所交大都被海内外交大校友广泛认同,尤其一些海外的校友会,很多都不直接分哪所交大,直接称为“交通大学校友会”,真可谓“天下交大是一家”。
追根溯源,“交通大学”校名最早出现于1920年12月,时交通部提议将主管四校合并筹组“交通大学”。1921年8月1日,交通大学合组成立。交通大学的缔造者是著名“交通救国论”者、时任交通部总长的叶恭绰。
叶恭绰校长的签名照(摄于1918年、1950年签名)叶恭绰(1881~1968),字誉虎,号遐庵,广东番禺人,现代著名政治家、书画家。早年毕业于京师大学堂仕学馆。在清末民初直至北洋军阀时期动荡不安的政坛中,他长期位居交通要津,系一度能够左右北洋政坛的重要派别“交通系”的大员之一。1913年9月任代交通部总长,1917年7月任交通部总长,兼任铁路督办、邮政总局局长。此后曾任交通总长、铁道部长。1933年创建上海博物馆,建国后任中国画院首任院长。著有《遐庵汇稿》、《交通救国论》、《遐庵诗稿》。
叶恭绰是孙中山实业救国的积极追随者,提倡交通救国,重视实业教育。对于刚刚从闭关锁国的天朝大梦中苏醒过来的中国来说,以蒸汽机、电力为动力的现代交通是一项崭新的事业,急需实行新式教育,培养新式人才。叶恭绰能够清醒地认识到交通与教育的关系,他曾言:“国家实力之展拓,以交通之发达为始基,而一切事业之设施,尤以人才之适用为先着,是交通与教育二者,倚伏相同,关系至密”。早在1918年,叶恭绰远赴欧美、日本等国考察实业和文化教育。美国的实业教育、德国的职业教育、法国的分科设系,这些成功的教育典范使他感触不已。他认识到学校的任务是要精研学术,培养人才,辅佐实业发展。反观我国教育,学理与实用脱离,学非所用,教授方法亦不合世界潮流。在中外教育对比的反差中,革新交通教育的抱负在叶恭绰内心悄然萌发。
1920年8月复任交通部总长,正准备施展交通救国的宏图方略时,却见到偌大的一个交通部,仅有技正4人、技士10人。交通专才异常奇缺,促使他决心先调查交通教育的现状。
当时,交通部下辖专门学校四所:上海、唐山各有工业专门学校一所,北京有铁路管理学校和邮电学校两所。其中,上海办校历史悠久,规模较大,程度较高,学科也最多,有土木、电机、铁道管理三个专业,学制均为四年。不过,叶恭绰有这样一个疑问:“各校历史悠久,成绩甚佳,尤其是上海、唐山两校,程度已于欧美同类大学的一、二年级相当,何以所出人才究不敷用?”心存疑惑,叶恭绰于是派员分赴各校,进行实地调查,发觉所属学校存在着不少需要改进之处。组织管理上,四所学校散居各处,各自为政,缺乏明晰划一的组织系统;专业设置不合理,有的专业各校重复设置,有的专业各校都没有,造成有限办学资源的浪费;学科程度上,四校均为高等专门性质,实际程度却不齐,上海、唐山两校已经达到本科水平,然而从四校总体水平来看尚未达到大学本科水平,难以培养出高深技术人才;实习安排上,实习阶段如何支配,与教学内容如何呼应,实习机关如何分派与管理,都需要有统一机构进行调度。以上诸多弊端,阻碍着交通专才的培养。
鉴于此,叶恭绰决心对交通教育进行根本的整顿。他接受交通部技正钟秉峰(1911年我校电机科首届毕业生)的建议,将四校合并,增加经费,改善管理,提升办学层次,组成一所培养高级交通工业专门人才的“交通大学”。
1920年12月,叶恭绰向国务院会议提交《阁议创办交通大学提案文》,提议“拟以上海、唐山、北京四校,合并为交通大学”。提案经国务会议讨论,决议照办。1920年12月21日,叶恭绰再向徐世昌大总统提交《统一交通教育计划呈文》,呈文提议,为统一学制起见,将交通部部属的4所学校“列为大学分科,而以大学总其成,名曰:交通大学。”呈文获得总统批准。
12月底,交通大学筹备处成立,叶恭绰责成交通次长徐世章负责筹备事宜。次年1月,筹备处拟定出《交通大学大纲》,经叶恭绰呈准后正式公布。大纲共14章38节,第一章第一节规定:“本大学定名为交通大学。”
经过数月筹备,交通大学于1921年8月1日正式成立,对外称交通大学,英文名称是:Chiao Tung University,“交通大学”校名由此启用。9月10日,交通大学正式开学,京唐沪同时举行开学典礼。叶恭绰校长就近参加了京校开学典礼,派郎国桢为代表到沪校宣读叶恭绰开学致词,宣告交通大学成立。学校分设上海、唐山、北京三地,分别称为交通大学上海学校(今上海交大和西安交大)、交通大学唐山学校(今西南交大)、交通大学北京学校(今北京交大)。学校实行董事会制度,董事会为最高校务决策机构,董事会成员17人中不乏社会名流、教育名家,如严修、唐文治、张謇、梁士诒、郑洪年、叶恭绰等人。叶恭绰被董事会推选为校长。
叶恭绰为《交大校友》创刊号题署
叶恭绰执掌校务后,仿照欧美教育对学科和课程内容进行调整和充实,交大沪校专办电机、机械专业,唐校专办土木专业,京校专办铁道管理,学制也升格为本科4年。他办学中也注重高深的学术研究,实现向近代大学制度的转型。几年之后,学校成立了工业研究所,成为国内工业研究所的先驱。从交通大学成立开始,叶恭绰就希望把交通大学办成世界先进大学。他相信,交大虽出世较晚,较之欧美先进大学相形见绌,然而这些学校的成功经验交大可以直接“拿来”,走过的弯路交大可以绕开不走,再用最新最快的方法,奋起直追,定能步入世界知名大学之列。为此,叶恭绰计划与国外大学合作办学,联络美国哈佛大学、麻省理工大学和法国巴黎大学,商议进行合作。
1922年4月底爆发的第一次直奉军阀混战,直系取胜,亲奉系的“交通系”梁士诒内阁随之垮台,交通总长兼交通大学校长叶恭绰被迫流亡国外。交通大学随即又被分为南洋大学、唐山大学、北京交通大学三校。1928年,交通部部长王伯群按照叶恭绰当年的做法,对交通部属大学再次进行改组,将南洋大学、唐山大学、北京交通大学三校合并,以上海为校本部,组成交通大学。
一校三地的体制一直延续到抗战胜利之后,1946年交通大学分为三校,上海部分仍称为国立交通大学,唐山部分组建国立唐山工学院,北平部分组建国立北平铁道管理学院。建国后,国立交通大学演变成现今的上海、西安两所交大,唐山工学院、北平铁道管理学院分别发展成为西南交通大学、北京交通大学;部分迁移台湾的交大校友在新竹创立“国立交通大学”。在分分合合的历史变迁中,五所交大演绎成“天下交大是一家”,均为我国现代、当代著名大学。抚今追昔,交通大学缔造者叶恭绰治学、办校之闳观大愿昭然矣,交通大学能够发展成为我国重要学府之一,叶氏实居功甚伟。
作者:许雯倩辑自《三个世纪的跨越——从南洋公学到上海交通大学》(盛懿 孙萍 欧七斤编著)
单位:档案馆
-
-
作者帖子
- 哎呀,回复话题必需登录。